4亿中国网民除夕收发逾100亿个“电子红包”
2016年02月10日
福建漳州市的民众除夕夜在家中边看春晚边摇手机“抢红包”。新春佳节里,支付宝、微信、微博等互联网软件的红包大战在除夕夜达到最高峰,引起中国民众的抢红包大战。 (中新社)
(北京综合讯)农历新年抢“电子红包”,这项近年迅速成为中国民众过年的“新年俗”,今年又在除夕夜达到最高峰。统计显示,超过4亿名中国网民在除夕当天抢红包,共收发超过100亿个红包。
由长辈给晚辈派发红包,向来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。不过,自2014年以来,随着手机移动支付日益普及,微信、支付宝等主要支付服务供应商开始将红包“电子化”。
综合中新社、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昨天报道,微信、支付宝、微博、百度等网络公司公布的红包数据显示,今年除夕共有超过四亿名网民参与了“抢红包”,红包收发总量超过百亿个。
其中,支付宝借助独家冠 名央视春晚,今年的红包力度更大,参与人数更多。支付宝今年推出“咻一咻”和“集五福”两种玩法,红包总额达到八亿元(人民币,下同,1.7亿新元)。
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,支付宝在除夕夜共四轮“咻一咻”互动平台的总参与次数达到3245亿次,是2015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.5倍。
在晚上9时零9分,用户的参与热情更达到顶峰,“咻一咻”峰值达每分钟210亿次。
从地区分布看,三四线城市的参与用户占比达到64%,明显超过一二线城市。北京市在“分的红包金额最多的省份”中排名第12位,共分得2691万支付宝红包,广东、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三,其中广东的金额几乎是北京的三倍。
在中小城市中,江西赣州、河南周口、山西运城位列前三,成为春晚抢红包的主力。
腾讯平台的红包数据也非常惊人。除夕零时至初一零时30分,微信红包收发80.8亿个,是去年的八倍,参与人数达到4.2亿;QQ红包42亿个,同时在线人数2.59亿,上述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。
人数太多一度使红包系统出现故障,一些网民在晚上8时30分左右进入发红包页面时,收到“网络通讯出现异常,请稍后再试”的提示。
近年来,许多网民选择以微信的小额“拜年红包”或微信群“拼手气红包”作为拜年红包。根据微信统计,“最慷慨”的用户是一位来自陕西的男士,除夕当天发出7万9193个红包;而“最受红包青睐”的用户是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士,除夕当天收获5279个红包。
微信派发的红包依旧延续“摇一摇”的形式,今年共有1.8亿人参与,共摇出1.82亿个红包,奖金来源是今年除夕前后共10天朋友圈广告的收入。
此外,微信今年也新推出“红包照片”玩法,用户随机获得发送红包照片的机会。该玩法共吸引2900万人发送红包照片,其中女性占比56.5%。
百度今年首次参加红包大战,从1月28日至2月8日中午12时,百度钱包开福袋次数达到122亿次,发出福袋总价值42亿元。
微博红包今年也在除夕夜迎来高潮。当天微博上发出的红包总价值超过10亿元。网民在微博上抢红包总次数超过8亿次,其中有超过一亿网民抢到红包。
“全民红包”是微博2016年推出的红包玩法,用户只要给全民红包“充值”,就会在猴年除夕零时收到网友的祝福和红包。167个小时里,有534万网友在全民红包中“充值”,全民红包的总金额也超过857万元,成为当晚互联网上送出的最大红包。
值得关注的是,参与抢红包的并非只有“80后”(1980年后出生)和“90后”。支付宝数据显示,“50后”“60后”“70后”占到参与用户的15%。
新华社引述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分析:“互联网红包即时互动性强,红包一方面能够快速积累用户群体,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,增加用户黏性;另一方面可借移动支付串联起多个生活服务消费场景。”
不过,洪涛也提醒说:“互联网红包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业态,但其产生的现金流,众多没有被领取和提现的红包都将使微信、支付宝积累众多沉淀资金,这些资金归属尚没有具体方案。”
“另外,随着网络业态多样化发展,网上支付风险依然存在,第三方支付易成为套现工具,但监管难度越来越大。所以只有进一步规范,才能使网络红包得到可持续发展。”
评论